醫藥研究新進展!唑來膦酸:高效治療骨質疏松與骨轉移的最新研究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作為一種代謝性骨病,以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遭破壞為特點,進而致使骨脆性增加,極易引發骨折。其主要臨床表現涵蓋疼痛(尤以腰背疼痛最為常見)、駝背、身高變矮以及骨折。在我國,50 歲以上人群里,女性骨質疏松癥患病率達 20.7%,男性則為 14.4% 。由于骨質疏松發病率頗高,且早期癥狀往往隱匿,因而被稱作 “靜悄悄的流行病”。
談及骨質疏松的治療,時至今日,不少人依舊認為僅靠 “補鈣” 就行。實則不然,補充鈣劑與維生素 D 僅僅是骨質疏松癥治療的基礎環節,眾多患者還需借助專門的抗骨質疏松藥物展開治療。
唑來膦酸可用于預防原發性骨折。已有研究表明,每年或每 18 個月靜脈輸注一次,能降低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人群的骨折發生率,而且在長達 9 年的治療里,安全性良好。它作用持續時間長,單次 5mg 劑量,對骨密度和骨轉換的影響穩定,效果能持續超 5 年。即便停藥幾年,骨折風險依舊處于較低水平。
唑來膦酸(Zoledronic acid)屬于第三代雙膦酸鹽類藥物,由瑞士諾華制藥公司原研。諾華在醫藥研發領域地位舉足輕重,其研發的唑來膦酸在相關疾病治療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唑來膦酸具備強大的骨結合力和抑制骨吸收的功效,靜脈注射后,能優先抵達骨代謝活躍的高骨轉化部位,通過抑制破骨細胞,實現對骨吸收的強力抑制,在雙膦酸鹽類抗骨質疏松藥物里,它效力最強、作用最持久。
唑來膦酸于 2000 年 10 月在加拿大首次上市,2001 年 8 月 20 日在美國上市,在我國,原研藥 2004 年獲批上市,2008 年,原研藥品注射用唑來膦酸濃溶液獲批。目前,唑來膦酸已獲得我國 CFDA 批準,可用于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以及 Paget’s 病(變形性骨炎);在國外部分國家,還被批準用于治療男性骨質疏松癥以及糖皮質激素誘發的骨質疏松癥。
與其他雙膦酸鹽相比,唑來膦酸對羥基磷灰石的親和力高,能優先被運到骨質破壞部位。臨床常用的唑來膦酸注射劑型,有密固達和擇泰兩種商品名。密固達每支 5mg,主要用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擇泰每支 4mg,主要用于惡性高鈣血癥、實體腫瘤骨轉移和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骨骼損害的治療。
近日,《新西蘭醫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開展了一項為期10年的前瞻性、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旨在確定唑來膦酸非常長間隔期輸注可否預防絕經后早期女性的脊椎骨折。文章表明,研究數據顯示,對于絕經后不久的女性來說,間歇性使用唑來膦酸或許是一種可行的預防骨折的策略。這為擔憂未來骨折風險或骨質流失的絕經早期女性,提供了頗具價值的臨床治療方案。
近日,《新西蘭醫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開展了一項為期10年的前瞻性、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旨在確定唑來膦酸非常長間隔期輸注可否預防絕經后早期女性的脊椎骨折。文章表明,研究數據顯示,對于絕經后不久的女性來說,間歇性使用唑來膦酸或許是一種可行的預防骨折的策略。這為擔憂未來骨折風險或骨質流失的絕經早期女性,提供了頗具價值的臨床治療方案。

該研究共計1054名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唑來膦酸-唑來膦酸組(352人)、唑來膦酸-安慰劑組(351人)或安慰劑-安慰劑組(351人);其中1003人(95.2%)完成了10年隨訪。以1:1:1比例將參與者隨機分成三組:
在基線和5年時接受5 mg唑來膦酸輸注(唑來膦酸-唑來膦酸組)
在基線時接受5 mg唑來膦酸,5年時接受生理鹽水(安慰劑)輸注(唑來膦酸-安慰劑組)
在基線和5年時接受生理鹽水輸注(安慰劑-安慰劑組)
?

991 名女性(94.0%)至少拍攝兩張可評估脊柱 X 線照片。在新發形態測量學脊椎骨折(主要終點)發生率上,唑來膦酸 – 唑來膦酸組為 6.3%,唑來膦酸 – 安慰劑組為 6.6%,安慰劑 – 安慰劑組為 11.1%。多重填補脊椎骨折缺失數據后,與安慰劑 – 安慰劑組相比,唑來膦酸 – 唑來膦酸組相對危險度為 0.56,唑來膦酸 – 安慰劑組為 0.59。兩唑來膦酸組合并后,相對危險度為 0.58。為在 10 年內預防一名女性發生該骨折,唑來膦酸 – 唑來膦酸組和唑來膦酸 – 安慰劑組需治療人數分別為 21 人和 22 人。與唑來膦酸 – 安慰劑組相比,唑來膦酸 – 唑來膦酸組相對危險度為 0.94。

骨折發生率
5年時,每個唑來膦酸組與安慰劑-安慰劑組之間,全髖和脊柱骨礦物質密度變化百分比的差異為4.9~6.6個百分點。10年時,唑來膦酸-唑來膦酸組與安慰劑-安慰劑組之間,上述部位骨礦物質密度變化百分比的差異為7.4~8.8個百分點,唑來膦酸-安慰劑組與安慰劑-安慰劑組之間的差異為5.0~6.3個百分點,唑來膦酸-唑來膦酸組與唑來膦酸-安慰劑組之間的差異為2.4~2.5個百分點。

唑來膦酸對骨礦物質密度和骨轉換標志物的效應